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三十二章 重大事件

第三十二章 重大事件

 热门推荐:
    许增天的神情显然没有这么轻松,“条件倒在其次,关键是人。你知道,现在信用社这边,大多数管理人员和所有一线员工,都属于大集体性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学历都不高,有些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这是最大的短板。基层一线可以通过以后新进人员得到逐步提高,管理层却不能等,否则基本工作都没法开展,更别说发展壮大。”

    “是啊,可现状就这么个情况,就说管理人员吧,农行那边倒是有素质较高的人,但人家肯定不愿到信用社来,你说还有什么办法?”

    “如果分开了,农行的人是指望不上的,这一点想都别想,真正有能力的人,农行不会放,本人也不愿意来。另外,在大部分业务领域,将来信用社和农行还是一对竞争关系。”

    “确实困难不少。”朱建怀皱着眉头。

    “困难不少,但工作还得干,人员问题只能就地取材,我就不信咱们信用社现有人员中找不出几个像样的人。不拘一格,学历可以放得宽一些,只要有能力,就让他担大任。”

    “嗯,许行长,果然不一般,不愧是我们的领导,想问题的思路就是不一样。如果你出任信用社一把手,我们就有信心干好。”

    “那好,你得有所准备。”说了这么半天,许增天终于把话说穿了,这也是他找朱建怀的目的。

    听了许增天这话,朱建怀有点诧异。说实话,许增天前面的几次暗示,朱建怀确实没在意,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朱建怀没有什么奢望,他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干到乡镇信用社主任的位置,已经烧了高香,他也非常知足,从来没有过再上一层楼的想法。能引起许增天的重视,一方面他和许增天确实有交情,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通过几年前那次现场会,许增天认为朱建怀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强,思路开阔,有进取精神,加之年龄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我准备什么?把我的主任干好就不错了。”朱建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光干好主任远远不够,你得准备肩负更大的责任。我说的就地取材,就是针对你这样的人。”

    “许行长,我可不行,不仅学历低,我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没见过啥世面,又不会管理,自己觉得当个信用社主任都吃力。”

    “你别急着推辞,八字还没一撇呢,这只是我的设想。等正式决定了,如果真让我出任信用社一把手,你无论如何也推辞不掉。”许增天这话,倒把朱建怀弄了个大红脸。对呀,人家就这么随便一说,究竟能不能当信用社的一把手,可能许增天自己都没有十足的把握。看起来顺理成章,铁板钉钉的事,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说的也是,这些事等上面把主要领导定下来再议也不迟。”朱建怀被许增天刚才的话弄得没有了兴趣。

    “但你必须知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朱建怀没有说话,他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而是端起酒杯向许增天敬酒。许增天的目的是向朱建怀提前透露这个消息,顺便给他打个招呼,这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也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这个还没有定论的话题。于是,他们加快了喝酒速度,没用二十分钟,瓶中的大半瓶酒就被两人灌进了肚里。

    ……

    半个月后,滨海区农行召开全行主任以上干部大会,会议由区农行主管行政人事的副行长主持,行长何克明传达了上级关于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东兴市农行主管行政的副行长在会上宣布了滨海区农行农信分家后的人事任免。不出所料,现任行长何克明留任农行行长,第一副行长许增天出任区农村信用社联社主任,同时免去许增天的区农行副行长职务。

    根据上级要求,会议后的第二天就要分开办公,但这实难做到。按分家时达成的协议,新独立的信用社要搬出农行大楼,将农行城区办事处那栋小楼作为县联社的临时办公地点。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这两个单位搬家,就需要十天半个月,没有办法,从农行大楼搬出来后,许增天带着几个人只能到信用社的城区办事处挤着办公,事先设想的艰苦条件,确实完全兑现了,只不过在这种条件下,许增天根本无法安下心来工作,更没有心思考虑搭建联社班子的人选。

    好在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不长,三个星期后,联社的办公室终于搬进了那座小楼,上楼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挂出“东兴市滨海区农村信用社联社”的招牌。顺便说一句,因为行政区划变更,原来的海东县划归了成立于一九九二年的地级东兴市,而海东县也于同时更名为滨海区。接下来要做的第二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搭班子配人员。

    农信分家时,在资产分割方面,按上级指导意见,各乡镇的信用社办事处和信用社城区办事处整体划归县联社。人员方面,因为归属于不同体制,农行员工属于全民所有制,信用社人员属于集体所有制,所以除了任命两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上级机构没有明确意见,但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农行员工,是不可能主动要求来信用社的,而属于集体所有制的信用社人员,即使想去农行,当时的政策也是不允许的。鉴于信用社以前被农行代管,一直没有独立的行政机构,上级决定许增天出任信用联社主任后,许增天没有提出别的要求,他知道提了也没有用,但他还是向上级提出,如果农行那边有人自愿来信用社,恳请农行放行。

    许增天清楚,独立后的信用联社,如果没有两个帮手,就凭自己一个光杆司令,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许增天知道,除了与自己私交不错的,农行机关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一起来信用社。实际上,他能从农行机关带过来的,也只有信贷科科长孙学峰和信贷员方子凯,这两人和许增天有多年交情,当许增天向两人发出邀请后,他们同意离开农行,随许增天到信用社工作。孙学峰和方子凯都是正常人,他们自然懂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道理,与信用社比,农行当然在高处,之所以愿意跟许增天到信用社,个人交情肯定起了作用,更主要的是,许增天向他们承诺,到信用社后,孙学峰将成为自己的副手,出任县联社的行政主管,而方子凯将出任联社的信贷科长。

    有了孙学峰和方子凯这样的助手,机关的一些基本工作可以开展了,但要让新独立的信用联社正常运转,还得进一步充实人员,想要在业务上有所发展,更需要不拘一格提拔新人,许增天这个时候想到了朱建怀。考察这几年在沙河屯镇信用社的工作业绩,许增天认为朱建怀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他只是信用社的一线人员,不仅不是干部编制,其身份还属于集体企业性质,将其提拔到联社机关不符合政策规定。许增天把这一困扰自己多日的难题向孙学峰和方子凯述说,他想听听自己从农行带过来的两位心腹对这件事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