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三十三章 接班人选

第三十三章 接班人选

 热门推荐:
    方子凯认为,联社业务要想发展,除了巩固现有营业网点,首先应该强化的就是城区业务,为此,联社直属营业部和城区办事处必须从人员规模到营业范围进行全方位加强和扩展。

    至于朱建怀,他的身份现在不符合调进联社机关的条件,可以先将其调到直属营业部或城区办事处,这两个地方比其在乡镇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许增天觉得言之有理,孙学峰则建议朱建怀最好在城区办事处过渡一下,先熟悉信用社在城市的运作方式,再到联社直属营业部。

    许增天听从了方子凯和孙学峰的建议,先将朱建怀调到联社城区办事处。

    参加工作以来,朱建怀一直在农村乡镇工作,到了城区办事处,感觉员工素质和办事节奏都和乡镇不一样,开始他多少有点不适应,看来,孙学峰的建议还真有点先见之明。

    毕竟做了多年的乡镇信用社主任,朱建怀的适应能力又比较强,没过多长时间,他就熟悉了所有情况,一切又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自己的工作状态进入正轨后,朱建怀有时间考虑业务发展问题,这是当初许增天调他进城与他谈话时对他的期望,这也是许增天看中他的主要原因。

    朱建怀在城区办事处主任的位置上待了三年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第一年存款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第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第三年比原来翻了一番。这期间,朱建怀在沙河屯镇交的那帮朋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把自己企业的业务转到朱建怀的办事处,那个叫周军的选煤厂厂长,还将他一个以前一直只与农行有业务往来的朋友,也拉到了朱建怀的城区办事处。

    由于业绩突出,三年后的选人用人政策也变得非常宽松,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制的界限已经模糊,朱建怀集体性质的身份不再是个问题,此时调他到联社直属营业部,许增天觉得是水到渠成。

    在直属营业部主任的位置上,朱建怀在全社首创职工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工资发放政策,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其一是营业部的存款数额得到大幅增长,其二是员工收入在彼此之间拉开了距离。

    个别业绩突出的员工,其收入达到了以前工资的两倍,大多数业绩较好的员工,收入也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几个业绩太差的,只能拿到基本保底工资,这个收入自然要比以前的工资低。

    那些收入降低的员工对朱建怀的这项政策颇有微词,当面背后都有一大堆意见,朱建怀毫不退却,他告诫那些有意见的人,在业绩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把业绩做起来,都能获得好的收入,与其满腹牢烧,不如为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多动动脑筋。

    朱建怀的这套管理方法,包括前两年在城区办事处的业绩,许增天早已看在眼里。

    经过三四年的不断完善,滨海信用联社的一切工作都已步入正轨,许增天也用不着像以前那么操心那么忙绿了,终于可以在办公室坐下来歇息,有时还可以闭目养神,恰在这时,许增天觉得自己老了。

    可不,再有两年,他将年满六十,就到法定退休年龄了。突然,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慢慢占据了他的思维空间,那就是退休之后,谁来接他这个位置?因为按照惯例,某个单位的领导调离或退休后,上级组织部门总会就接任人选征询上届领导的意见。

    两年时间一晃就到,这种意见征询一般还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上级组织机构说不定哪天就会找他谈话,让他推荐人选。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容不得许增天用太长时间去思考,他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做出决定。

    按理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因为孙学峰在农行时就是科长,到了县联社又是许增天主管行政的副手,两人私交甚好,于公于私,孙学峰都应该接许增天的班。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孙学峰从未在基层干过,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机关,可以说他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这是他最大的短板。作为对比,包括自己和农行的老何,哪个不是在基层一线待过至少五年以上?至于和孙学峰一起跟随自己过来的方子凯,不仅同样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而且资历也浅,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根据表面上的规定和要求,上一任领导人推荐其继任人选,必须以任人唯贤为原则,然而,翻开中国官场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赫然写着任人唯亲四个大字。诚然,任人唯贤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选人用人理念,但任人唯亲横行于古今官场,既是社会的无奈,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尽管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受亲疏有别的影响,当代社会的各种官场上,任人唯亲仍大行其道。对于这种有悖于现代文明的思维,绝大多数当事人给出了他们的理由,还振振有辞地宣称,选用知根知底的圈内人,既节省了选人成本,又保证了工作方针的延续性。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丝毫不会顾及对于圈外那些贤能之士是否公平,也保证不了选出的圈内人的才德与人品。

    许增天是个凡人,他在选择继任者时也不可能脱俗。孙学峰和方子凯是许增天的亲信,考虑继任人选时,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人,可贵的是,许增天还算清醒,他理智地分析了二人的优势和不足,觉得他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具备主持全面工作的能力。

    除了孙学峰和方子凯,朱建怀也算是许增天的圈内人,但和在农行机关早就与许增天有交情的孙、方二人相比,朱建怀与许增天的距离要稍远一些。许增天的圈子不大,圈内就那么几个人,在排除了孙学峰和方子凯后,许增天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朱建怀,不过在他看来,朱建怀也有不足,因为其从未在机关待过,缺乏机关工作经验。

    经过一番权衡,许增天认为机关工作经验容易积累,以朱建怀的适应能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完全熟悉机关事务,况且朱建怀现在就是机关直属营业部主任,那里被称作准机关。综合比较,许增天认为朱建怀比孙学峰更适合接替自己。

    尽管主意已定,但许增天觉得在具体落实前,有必要和孙学峰沟通,征得他的理解,否则,他当初顶着外界的非议,跟着自己从农行来到草创之初的信用联社,却在联社副主任的职位上,眼睁睁看着触手可及的联社一把手位置旁落他人,许增天怕孙学峰产生太大的失落感而影响工作。

    一个周末下午快下班时,处理完当天的所有公务后,许增天打电话把孙学峰叫到自己办公室。“许主任,都快下班了,找我有事啊?”进屋后还没坐下,孙学峰先问。

    “你坐下,我有点事要和你谈。”许增天指着办公桌对面的椅子,示意孙学峰坐下。

    “什么事?”

    “还有不到两年,我就到退休年龄了,现在已经到了该考虑继任人选的时候。”说话时,许增天用纸杯倒了杯水递给孙学峰。

    “哦。”孙学峰只哦了一声,没说别的,他既诧异又疑惑,心想老许正式和自己谈他的接班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哦,那好啊。”孙学峰还是一个劲地哦哦,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接许增天的话,他不可能主动问许增天究竟把谁定为接班人,那样的话,他怕许增天认为自己急不可耐。

    “我认为朱建怀做我的继任人比较合适。”许增天不遮不掩,也不管孙学峰有没有想法,他直接把结果说了出来。本来嘛,找孙学峰来的目的,不是和他商量,而是和他沟通。

    “很好,很好。”孙学峰一连说了两个很好,脸上的表情木然。平心而论,孙学峰从农行来到信用联社,要说他一点也不惦记许增天身后的位置,那绝对是假话!

    在官场上混的,谁愿意当千年老二?众所周知,各种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如此之大,官场之人有几个不眼馋的?一把手这个位置的诱惑力,实在是非比寻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