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三十一章 内部消息

第三十一章 内部消息

 热门推荐:
    朱建怀听得一脸茫然,他不知道许增天急着找他要聊什么,只得机械地回答:“那好,咱们晚上见。”

    结束了与许增天的通话,朱建怀马上给万永贵打电话,他让万永贵安排司机在下午四点半来送自己去县城。虽然朱建怀帮助过的几家企业都已经鸟枪换炮,各家都购买了不止一辆小汽车,如果他想用车,任何一家都会心甘情愿地安排车辆,但朱建怀私人用车时还是喜欢找万永贵,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和老万的司机接触时间长,比较了解司机的为人,其他企业的司机就没有这么托底。

    中午时分雪就停了,天空中飘过朵朵白云,阳光从云缝中照射到地面,加速了积雪的融化。雪后初晴,经过大自然净化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四点刚过,万永贵的司机就开车到了沙河屯信用社,朱建怀和内勤主任打了个招呼,说自己有事需要早走一会儿,坐上车就往县城去了。

    到了泰丰酒店,朱建怀打发司机返回,他径直走进许增天预定的包间,许增天还没到,看来是自己早到了,这样也好,显得对领导尊重,总比让领导等自己好。朱建怀抬腕看表,还不到五点半,他拉把椅子坐下,正要给许增天打电话,随着当当当的敲门声,杨慧雯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壶刚沏的茶,“欢迎朱主任的光临,许行长让你稍等片刻,他六点前一定到。”说着话,杨慧雯把倒上茶的茶杯端到朱建怀桌前。

    “他给你打电话了?”朱建怀与杨慧雯已经非常熟悉,和她早就没有初次见面那些客套话了,不过朱建怀还是暗想,自己应约来这里与许增天见面,许增天不直接给自己打电话,而是让杨慧雯转告,看来这老许与杨慧雯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

    “对,他刚给我打完电话,要不我还不知道你来了,他还让我陪你聊天,等着他。”

    “哦,你去忙吧,我等着他就行了。”尽管这几年没少光顾餐饮娱乐场所,接触过不少年轻漂亮的女性,早已褪去了在年轻女士面前的那份羞涩,但对于杨慧雯,朱建怀总是敬而远之,在他看来,杨慧雯和许增天的关系非常特殊,对于领导的女人,他连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没有。

    “许行长交代让我陪你聊天,这是他给我的任务呢。”杨慧雯不肯离去。

    “他和你开玩笑,你还当真。我还用得着陪?”说话时,朱建怀起身把包间的房门拉开。

    慧雯是个聪明人,见朱建怀打开房门,她意识到了什么,觉得再坚持就没趣了。于是,她给朱建怀的茶杯再次倒上茶,知趣地退了出去,并顺手带上房门。

    朱建怀打开电视,随便在点歌器上点了几首歌,不是为了欣赏,而是用来打发时间,因为他五音不全,几乎没有音乐细胞,对唱歌毫无兴趣,这么多年也没熏陶出来。

    接近六点,许增天推门进来,后面还跟着杨慧雯,朱建怀赶忙站起来和许增天寒暄。“唉,你怎么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呆着?我不是让慧雯陪你吗?慧雯,你怎么把我们的朱主任一个人凉在这里?”许增天先是对朱建怀,又转身问杨慧雯。

    “许行长,你这可就冤枉我了。朱主任刚进来,我就过来要陪他聊天,是他自己不欢迎我,朱主任,我没撒谎吧?”没等朱建怀说话,杨慧雯抢先表白自己。也难怪,杨慧雯虽然和许增天的关系很铁,但他不清楚许增天与朱建怀的关系究竟有多好,既然许增天在多次见面时都对朱建怀很尊重,拿他很当回事,她觉得这个朱主任可能有点来头,所以急于向许增天表明,自己并没有怠慢他。

    “对对对,是我让小杨去忙自己的事,我又不是什么贵客,哪用得着陪呀,但我还是要谢谢领导的关心。另外,小杨,我可不是不欢迎你呀,有你这样的漂亮女士陪着,我是求之不得,但我怕耽误你的事情,哪敢占用你的时间啊。”朱建怀也来个一箭双雕,领导的好意要感谢,冲着许增天,也要让杨慧雯高兴。

    “好了,只要你不觉得无聊就好。时间不早了,别站着,咱们坐下把菜点了吧。”这种场合,一般都是许增天点菜,朱建怀总是推让,显得对领导尊重。

    “今天就我们两个人,四菜一汤。慧雯,菜上齐后,你去忙自己的,我和朱主任有点事情要谈。”

    工夫不大,四菜一汤上齐,许增天又吩咐杨慧雯拿来一瓶自己习惯喝的名酒,慧雯告知自己就在外面,有什么需要喊一声,她就带上门出去了。

    倒上酒,朱建怀先举杯敬许增天,又拿起筷子夹了口菜,“许行长,咱俩差不多一个月没见面了,总想去县行拜访你,想不到你先打来电话,真让我喜出望外。”朱建怀以为许增天找他只是为了周末没事喝闲酒。

    “是啊,咱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不过今天找你来不是单纯为了闲聚,我有一个重要消息要告诉你。”

    “哦-,”朱建怀表面上不好急于打探,但内心很感兴趣。

    “前几天我和何行长去省行开了一次会,是一次重要的政策性会议。根据会上传达的文件精神,上面可能要对农行的体制进行改革。”

    “怎么个改法?”朱建怀伸着脖子,瞪大了眼睛。

    “大的方面来说,一个最大的动作,可能要把信用社从农行分出去,让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机构。”

    “哦--,是吗?”朱建怀张着嘴,显得非常惊讶。

    “上面的精神很明确,可以说这件事已经是铁板钉钉,既然已经传达到县级支行,这项工作恐怕很快就会展开。会议的最后一天,特别将各县行的一把手留下来,我估计就是为了部署具体工作。”

    “许行长,与农行分家,你觉得对我们信用社有什么影响?是好还是坏?”

    “因为具体政策还没下来,究竟怎么个分法还不知道,所以现在没法说是好是坏。先别管他好坏,今天找你来,除了给你通报这个消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你有什么打算?”许增天看着朱建怀,目光中有一种期待。

    “许行长,这个消息太突然,令我非常惊讶,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打算。但是,作为最基层的办事机构,我倒觉得对我们影响不大,分与不分,基层的业务内容应该没有多大差别,也许将来的业务范围有所扩大。”

    “单纯从业务角度看,你说的有道理。但还有很重要的方面你没有想到,那就是独立后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搭配。既然是独立金融机构,别的银行有的,新独立的信用社都应该有。”其实,前面许增天问朱建怀有什么打算,可能是在向朱建怀暗示什么。

    “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很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正常开展工作。”朱建怀对许增天的暗示也许确实没有察觉,也许佯装不知。

    “建怀,我就和你直说吧。根据县农行现有班子成员的构成,老何是一把手,年龄最大,资历最老,新独立的信用社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没法和农行比,所以老何不可能去新机构任职。我后面的几位副行长,要么分管财务,要么分管后勤,要么分管人事,这些人都不可能去新机构。只有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有这个可能,但他是农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有可能将来接老何的班,从内心讲,他也不情愿去新独立的信用社。恰恰是我,现在分管的正是信用社这块业务,我觉得我去新机构任职的可能性最大。”

    “你分析的很对,为了平稳过渡,作为基层单位,我们也希望你来信用社。不过农行那边条件好,你甘愿来条件艰苦的新机构吗?”

    “不是我愿不愿意的问题,根据现有情况分析,估计是我愿不愿意都得去。话说回来,如果让我到信用社做一把手,我还真愿意。农行虽好,依我的条件,恐怕永远也没有机会独占鳌头了,与其那样,倒不如来信用社一展身手。”

    “许行长,按理说你来信用社做一把手是顺理成章,因为你现在就是农行排第一的副行长,资历足够,你又多年分管信用社,业务流程和管理都驾轻就熟,农行现有副行长中,没有谁比你更合适。如果你做信用社的一把手,业务开展应该非常顺利。至于条件,可以一步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