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五十八章 不纯的基因

第五十八章 不纯的基因

 热门推荐:
    这项政策规定,从新的一年开始,普通员工的揽储基数是叁佰万元,完成这一任务,可以领取全额基本工资,超过部分按原定比例提取绩效工资;如果没能完成基本揽储任务,基本工资将下浮百分之十。

    财务部门告诉朱建怀,如果这两项指标得到全部落实,以上一年度的存贷规模为计算基准,全联社用于绩效支出的成本将至少下降百分之二十,总体成本将下降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

    这一政策对田秀英和小梅这样的员工毫无影响,对那些完不成基本揽储任务的员工,影响可就大了,如果基本工资下浮百分之十,这些员工的收入又将回到涨薪以前的水准。

    不可否认,政策对普通职工是公平的,贡献与收入成正比,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对那些缺少社会资源,贡献微薄的人,收入自然就少。这怨不得别人,职工们大都能理解政策的初衷。

    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非常正面,就连那些揽储能力很弱的员工,对政策本身也挑不出什么不是。然而,完美无缺的事物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追求完美无缺是一种理想,标榜完美无缺,要么是王婆卖瓜,要么是自欺欺人。

    滨海信用联社的新政策目的在于激励上进,鞭策慵懒,弥补漏洞,表面上看既兼顾了单位权益,又照顾到了员工的利益,实际上,它的决策者早就为它植入了不像看起来那么纯正的基因。

    联社下属的城区办事处和直属营业部,是朱建怀经营过多年的老根据地,在他任上和他到联社领导班子任职以后,朱建怀先后将他的多名心腹和圈内人安排在这两个基层单位做管理人员。

    这些人包括营业部的内勤主任、人事经理、后勤经理、复核会计和城区办事处的外勤经理、后勤经理、复核会计等,他们的基本工资定位很高,根据不同的职务,是普通员工的两到三倍。

    这些身处近水楼台上的人,即使他们业绩不佳,没有业绩提成,只拿基本工资,也比那些业绩处于中下游的普通员工的收入高出一大截。

    营业部人事经理小张,是朱建怀在沙河屯信用社工作期间一位同事的女儿,四年前从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学历为专科,毕业那年通过考试和她父亲与朱建怀的关系,顺利进入滨海信用社。

    论条件,小张应该被分派到农村乡镇办事处,说来也巧,这小张与朱建怀的一个旧时相识长得很像,这个人便是他多年前在“泰峰大酒店”认识的那个叫宋佳琳的服务员,十几年过去了,朱建怀对她的模样还有印象。

    小张在营业部干了一年柜员,第二年就被抽到办公室做综合管理,去年被提为营业部人事经理。小张的老家在农村,虽然她父亲是信用社的老职员,但一直住在农村的老家,小张在城里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人脉----朱建怀除外,基本揽储对她来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激励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她基本没有业绩。第二年的政策有变,所有员工都有基本揽储任务,中高层管理人员也不例外。小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年终也没能完成任务。

    按规定她只能拿到百分之九十的基本工资,绩效提成一分也没有。就是这样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她的收入也比普通员工高不少。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和小张同时入职的小陈,大学本科毕业,一直是营业部的普通职员,但小陈的同学众多,父母虽不是社会名流,却也有不少亲朋好友。

    小陈完成基本揽储任务绰绰有余,基本工资无忧,业绩虽不算多好,却也有中等水平。他努力工作,加上亲朋同学的鼎力相助,最终,算上基本工资和业绩提成,其收入还是不及只拿到百分之九十基本工资的小张。

    城区办事处的后勤经理老马,年龄比朱建怀小几岁,他于三年前通过关系调入滨海信用社。据说这个老马是市银监局某位副局长的小舅子,有了这层关系,朱建怀本来就想在工作上给予老马一些照顾,要不也不可能把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且年龄较大的人安排在城区办事处。

    老马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不以自己有上层关系自居,主动与朱建怀套近乎,在员工们面前也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

    老马对具体金融业务根本不熟悉,年龄偏大,学历又低,现学很吃力,朱建怀安排他做城区办事处的后勤经理。虽然这个职位早就有人惦记,朱建怀最终将其给了老马,这既让老马得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让他拿到一份高薪。

    别看老马念书不多,但脑子特别灵活,联社主任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他内心十分感激,千方百计要报答朱建怀的恩德。前些年老马跟一位民间人士学过几天易经,对周易八卦有所了解,这些年来偶尔帮人看看风水,算命择字,挣点小钱。

    他听说朱建怀要搬新家,便主动找到朱建怀,告诉他新家的摆设很有讲究,搬家前最好看看方位。

    朱建怀表示这方面自己一窍不通,老马自告奋勇,让他不必操心,只需给家里人打个招呼就行。

    周末休息时,老马带着罗盘来到朱建怀那三百多平方米的高档别墅。敲门进屋后,老马自报家门,石凤玲已经知道他的来意,因为头天晚上朱建怀已经告诉石凤玲,礼拜六上午有人去新房看位置。

    老马让石凤玲只管去忙自己的,凤玲也没和他客气,就去和雇来的清洁工一起打扫卫生去了。老马楼上楼下,挨个房间转,手里捧着罗盘,认真查看方向,对于卧室和客厅,他看的格外仔细。

    全部测量一遍,用了两个多小时,他拿出自带的记号笔,在每间卧室的地面画出了床的安放方位,客厅里画出了沙发茶几的摆放位置,餐厅里标画出餐桌的方位。

    做完后,老马给朱建怀打电话,告诉他将来搬家时,大件家具按他标出的方位放置,朱建怀在电话里感谢了他。

    老马捣鼓的这一套,朱建怀也是将信将疑,没拿这当回事,家里搬新家前老马主动提出来要去帮着看方位,他不好拒绝,不管怎么说,人家总是一番好心。

    一次去城区办事处检查工作时,朱建怀抽空与老马聊了几句,见他说的头头是道,朱建怀觉得有点道理,他让老马抽时间去他办公室看看。

    还是一个周末,朱建怀没有休礼拜,趁机关人少,他让老马来他办公室。老马带着罗盘骑上电动车,从家里来到朱建怀办公室,他知道自己来此的目的,进门后只和朱建怀打了个招呼,简单寒暄两句,就开始自己的工作。

    朱建怀没有起身,埋头只顾自己手里的工作,并不关注老马的一举一动。

    老马手捧罗盘,煞有架势地在朱建怀办公室先顺时针转了几圈,又反时针转了几圈,接着站在正对门口的办公室中央,又手捧罗盘分别向东南西北方向走了几步,这套动作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

    末了,他来到朱建怀对面,“朱主任,我看完了。”

    “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朱建怀抬头看着老马,问他办公室的摆设合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