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试 1

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试 1

 热门推荐:
    一个月后,何莹丽办妥一切手续,离开了那家国有大行在本省支行的结算中心,正式调入东兴市滨海区农村信用联社,出任财务主管。

    作为联社主管财务的副主任,单位给何莹丽安排了和其他副主任条件一样的办公室,也配了一辆价格在二十至二十五万元的轿车,何莹丽自己选择的是一辆标配帕萨特,联社规定副主任一律不配专职司机,她就自己开车上下班。

    朱建怀得知何莹丽家居住的还是当初她和汪尊平结婚时男方父母买的房子,面积不到八十平方米,他承诺在半年左右,为她解决一套一百二十平方米的住房,因为联社为其他副主任配置的住房都不低于这个面积。

    通过中秋节前与何克明的那次交谈,朱建怀的思维发生了变化。过节放假三天,第一天他拉着老婆孩子回老家转了一圈,给两边的父母买了些礼物,没在任何一家留下来吃饭,放下礼物问候一番就离开了,当天下午他们就回到了城里。

    假期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石凤玲外出逛商场,儿子朱勇找同学外出游玩去了,朱建怀假装在家看电视,其实电视里的节目内容他根本没在意,半躺在沙发上,他回味着何克明的话。

    老何都七十来岁的人了,还有那么开阔的思路和视野,还有一颗进取之心。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即使抱着守摊看店的心态混个几年十来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自己还不到五十岁,难道心态还不如一个古稀之年的老者?

    朱建怀觉得,无论把自己推到这个岗位上的老主任许增天,还是对自己有所期冀的老行长何克明,都不希望看到联社在自己的领导下原地踏步。

    更加不为人知的是,从零时工转为信用社正式职工的那一天开始,朱建怀就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虽然这个目标一开始并不清晰,还经常发生变化,但他的确是个有人生目标的人,只是以前方向不甚明确,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迈进。

    即便许增天把联社一把手的位置交给他以后,朱建怀仍是一片茫然。

    通过与何克明那番畅谈,笼罩在朱建怀眼前的迷雾逐渐散去,前面的道路慢慢清晰起来。

    利用中秋节剩余的两天假期,顺着何克明的指点,朱建怀为联社、也为自己勾画出了一幅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

    财务主管到位后,补齐了管理机构的最后一块短板,朱建怀准备将他构思的计划一步步付诸实施。

    元旦前,朱建怀准备召开全社年终总结大会,在总结会召开之前,他召集了一场只有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中心议题有两个,其中之一是他建议明年给员工们普调工资,而且上涨幅度比较大,平均每人上调四百元。

    “这是我的初步想法,今天的会议就是征求大家的意见,请各位谈谈你们的看法。”开场白后,朱建怀直入主题。

    “怎么突然想起涨工资来了?”朱建怀刚说完,联社资历最老的副主任孙学峰第一个问道。

    “学峰的问题问得好,这里我要多说几句。涨工资的想法不是我心血来潮,这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在本地区的金融行业中,咱们信用社的职工工资不仅比工农建中等国有大行低三分之一,而且比后来的邮储、城市商业银行及外来的股份制银行都低。”朱建怀顿了顿。

    他环视一眼与会人员,继续说:“都说金融业是高收入行业,可咱们员工的收入甚至比地处本市的几家国企员工的收入也要低不少,哪来的高收入?”

    “诚然,咱们不应该去攀比追求高收入,但想想本社那些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老职员,每个月还都拿着那么低的薪水,工作的动力何来?看看员工们的微薄收入,年轻员工如何安心工作?咱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现实情况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不是二十几年前那个时代了,没有任何优势的单位,不仅招揽不到人才,恐怕连原有的优秀员工都很难留住。大家知道,由于信用社的历史背景,老员工们的素质本就不高,如果再吸引不来较高素质的新人,信用社的发展壮大根本就无从谈起!”朱建怀越说越激动。

    “简而言之,全员涨薪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补欠账,给员工们增加一些收入;第二个是塑形象,增加信用社对人才的吸引力。”

    “还要申明的是,这只是第一步,仅凭这么一次涨薪,根本不可能达到上面所说的两个目的,我的想法是等联社将来运作好了,这样的举措将成为常态。”这番本应作为会议开场白的话,也正好回答了孙学峰的问题。

    “涨工资当然是好事,别说这是职工们期盼的,这个消息也让我很高兴,问题是咱们现在有这个能力吗?如果按照人均四百元的额度涨,每年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联社能不能承受得起?”

    “对,我也有和子凯同样的问题。我们赞成建怀主任关于全员涨工资的提议,关键是由此增加的成本支出能不能承受。”孙学峰和方子凯在农行就是一个科室的同事,后来又一起到了联社,长期在一起共事,两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大多数时候都很一致。

    “你们提出的问题还真提醒了我,具体的成本支出我确实没有测算过,不过我说的人均普涨四百元只是我的初步设想,最终不一定是这个数目。回头让莹丽安排财务科做个准确测算,再确定具体的涨薪额度。”

    朱建怀停了停,把目光投向另外两位副主任,“袁勇和莹丽你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除了你们提到的这些,学峰和子凯还有别的什么意见?大家畅所欲言,都说说。”

    “涨薪对单位所有员工都是好事,我们赞成,没有别的意见。”何莹丽和袁勇几乎同时说道。

    “我赞成建怀主任谈到的涨薪的两个目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也觉得在金融系统中,咱们单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低,对外形象不佳,长此下去很难发展壮大。既然如此,咱们就把这件事情办好,让它为达成咱们的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孙学峰表态后,方子凯点了点头,没再发言。

    “没有其他意见的话,事情就这么定了。回去后莹丽抓紧安排财务科做测算,看看人均涨多少合适,拿出结果来,我要在元旦前的年终总结会上向职工们宣布这一消息。”

    会议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涨薪议题结束后,朱建怀提议休息二十分钟,让与会人员放松一下,随后继续开会。

    “第一个议题结束了,咱们现在进行第二个议题。正如在讨论第一个议题时学峰和子凯所担心的那样,要给全员提升工资福利,咱们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吗?其实我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不提高收入,对内没有动力和凝聚力,对外没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咱们这个地方小行今后怎么往前发展?不往前发展,就要被淘汰出局,即使你想原地踏步,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局面时,想要守住原来的旧摊子都非常困难。”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利用国家给的政策,主动出击。全员涨薪肯定要增加支出,这一点是明摆着的,我想如果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加的成本不会成为多大的负担。”再次落座后,朱建怀引入第二个议题。

    “怎么个调动法?就靠涨一次工资?我看未必能调动起多大的积极性,咱们长期工资偏低,很多员工会视涨工资为理所当然。”孙学峰对朱建怀的做法还是有所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