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四十六章 接任

第四十六章 接任

 热门推荐:
    石大清不住地点头,“对对对,这真让我有点没想到。但凤山你给我听好了,不要有事没事上你姐夫那里提条件找麻烦,咱们作为他的亲属,应该支持他的工作,要自律。”

    “姐夫都没说啥,你倒先来了。知道你觉悟高,行了吧?”石凤山显然不满父亲的劝告。

    “爸,凤山,你们放心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我肯定会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亲朋好友,包括几个妹妹。”朱建怀不想让小舅子和老岳父就这个话题争执下去。

    “这,……”石大清还要发言。

    “行了,就你正直,别人都不如你。你们别谈这个话题不行吗?专心喝酒吃菜吧。”女婿已经表态,见石大清还要说话,梁秀芝赶紧打住他。如果大清和儿子继续争论这件事,他怕让凤玲和建怀尴尬。

    下午回到家里,朱建怀帮着凤玲把家里收拾了一番,把不常用的物品该装进箱柜的装起来,该遮盖的遮盖好。

    凤玲要把自己穿的衣服全部包进一张床单里带到城里穿,朱建怀告诉她只带两三件新一点的,其余扔在家里。

    第二天一早,朱建怀和凤玲把房门和院子的大门锁好,凤玲把家里的钥匙送到公婆家,夫妻二人坐进车里,朱建怀驾车返回城里。

    到家后,朱建怀向凤玲简单交代了一下,告诉她白天只有她自己在家,没事就看看电视消磨时间,早餐和午饭暂时到街上买着吃,晚饭等他下班回家再说,交代完就急着去上班了。

    一年后,许增天光荣退休,上级部门根据他的推荐,任命了滨海区农村信用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包括联社主任朱建怀,行政副主任孙学峰,业务副主任方子凯,后勤副主任袁勇,由于原来主管财务的副主任调出,这项工作暂由方子凯代管。

    大家都知道老方并不是财务科班出身,接任一把手的朱建怀需要尽快找到一名合适的财务主管。

    因为朱建怀已经在联社业务副主任的岗位上待过近两年,对全社状况了如指掌,加上副手们的配合与支持,朱建怀接手后,过渡非常平稳,全社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情况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

    中秋节前夕,就在朱建怀接任后的一个多月,他抽时间看望了退休在家的老主任许增天。突然,又想起来有必要去拜访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滨海农行的老行长、已经退休好几年的何克明。

    从感情上说,朱建怀非常感激许增天,他是朱建怀的伯乐,因为许增天慧眼识珠,才让朱建怀有了现在的地位。

    但是,纵观当地整个农行和信用社系统,在金融知识、金融理念、金融管理和人品休养等多个方面,最让朱建怀佩服的,还是老行长何克明。

    对于老主任许增天,朱建怀永远心存感激,但对何克明,朱建怀却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农信分家前,朱建怀往何克明家跑得比较勤,每个月都得去何家串一到两次门,分家以后,一方面与何克明不在一个单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去何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一年也就去过一两次。

    老何退休后,朱建怀最多每年去看他一次,自从上次见面后,已经有快两年没去他家串门了。

    节前一天,晚饭后,朱勇回学校上晚自习了,朱建怀告诉凤玲,说他要出去拜访一位老领导,让她自己在家看电视,凤玲一向不关心朱建怀的行踪,只叮嘱他开车慢一点。

    到了何克明居住的楼下,朱建怀从车的后备箱里提出两桶包装非常精美的茶叶和两盒精致的月饼,上楼来到何克明家门外,敲门,相互早已非常熟悉,何克明的老伴开门把他让进屋。

    “阿姨,你好!提前祝你中秋季快乐!老领导在家吗?”

    “好,好,谢谢。他现在哪儿也不去了,整天都在家。老何,建怀来了。”

    “哦,请他进来。”何克明答应着,从客厅左边的书房走出来,“建怀怎么来了?明天中秋节,没回老家吗?”

    “快过节了,先来看看老领导,明天再回老家看望两边的父母。”朱建怀换上拖鞋,把带来的礼物放在茶几旁边,指着茶叶说:“这是二斤‘龙井’,据他们说这是‘龙井’中比较好的‘狮峰龙井’,我对茶不是很懂,你喝着看怎么样。”

    何克明老伴端来茶和水果放在茶几上,她给朱建怀倒上一杯茶,然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独自看电视。

    “极品,极品,这绝对是茶中的极品。你来串门就来吧,还带这么贵重的礼物,让我怎么好意思接受?”何克明真不是客套,他觉得自己一个退休赋闲在家的人,早就为别人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再接受别人的礼物,确实受之有愧。

    “这也不是什么高档礼品,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二斤茶叶和两盒月饼值不了几个钱,仅仅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那好吧,以后串门再也不要带东西了。你岳父怎么样,他身体还好吗?大清比我小几岁,又当过兵,身板应该很硬实。”

    “他身体还行,就是退休后回到老家,农村家庭总有干不完的活,他帮我岳母整天家里家外的忙活,好像比在单位上班时廋了。我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着他了,明天过节,我得带着老婆孩子去看望二位老人。”

    “你家人都进城了?这样好,生活上有个照应。他们进城几年了?”

    “刚一年多点。”

    “这个老许,一心只想到工作,对你们在家庭生活方面关心不够啊,怎么没有早几年搬进城里?”

    “前几年单位倒是问过,但老家脱离不开,我妻子不愿意进城,是我自己耽误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进城就好了,省得你和家里相互惦记。”

    拉了一会儿家常,朱建怀想和老行长谈谈工作方面的事,这也是他今天串门的主要目的。“老领导,我们联社的领导机构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许主任到年龄退休了,现在我接了他的位置。”

    “是吗?多长时间了?我估摸着老许也快到年龄了。”何克明说话的表情里多少带着些惊讶。

    “我接过来才一个来月。”

    “好啊,好啊。那我先得祝贺你。”

    “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很不足,你既是老领导,又是金融专家,具有独到的金融理念。作为后辈,我希望在管理方面得到你的指导,在理念和行业发展方面得到你的指教。”

    “指导不敢当,指教嘛,就更不敢说了,什么金融专家呀,我差得很远。如果你有兴趣,咱们倒是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相互探讨。”

    “建怀非常愿意聆听老领导的教诲。”

    “你知道,我这个人挺无聊的,干了一辈子金融,退休后除了写写字,没有别的爱好,什么麻将纸牌,一样也不会,根本也没想学。只要有时间,我倒是喜欢关注和思考一些金融问题,喜欢阅读一些现代金融著述,对新的经融理念和金融产品历来持开放态度。”

    “老行长,你可否考虑出任我们联社的顾问?”也许是出于一种紧迫感,也许是受求贤若渴的驱使,朱建怀把本该以后才说的话,现在就说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