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十八章 新官上任

第十八章 新官上任

 热门推荐:
    凤玲说她父亲前天轮休回家就告诉她,县行人事科长见到他,向他提前透露了这个消息。

    朱建怀认为,这一定是凤玲她爸为了准女婿的转正事宜,当时在向有关领导求情时,一不做二不休,为准女婿多添了几把火,把工作做到了头前。否则就凭自己,即使工作表现的再好,县行的领导上哪儿知道在穷乡僻壤的药王庙乡信用社,还有一个叫朱建怀的穷小子?

    晚饭时,朱建怀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父母,朱显民夫妇当然非常高兴。晚上休息前,常桂华提醒朱显民,“建怀和凤玲认识一年了,正式相处也有十来个月,如今咱们儿子不仅工作转了正,还提了副主任。建怀今年二十五周岁,凤玲也二十三了,你说咱们是不是该把他俩的婚事定下来?”

    “嗯,你说得对。第一,他们年龄都不小了;第二,石大清给咱们帮了大忙,如今事情办完了,说不定人家正在看着咱们如何表现呢。所以,咱们应该主动上门提亲。”

    “自从正式相处以来,建怀好像越来越喜欢凤玲。你说也怪,我也觉得凤玲这孩子越看越顺眼,现在瞅着比第一次见面时强多了。”

    “女孩子有对象了,肯定得注意穿着打扮。第一次见面很随意,人家还不知道是啥结果,自然不会刻意打扮。其实那样更好,让咱们看到了真实的样子。总体来讲,我认为凤玲这孩子不错。”朱显民对未来的儿媳妇是满意的。

    “如果咱俩意见统一,咱们就上门提亲。这没有媒人也没法和别人商量,你说提亲要不要带礼物?另外,也得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吧?”常桂华问朱显民。

    “提亲用不着什么礼物吧,我看带点见面礼就行了,反正以后还有聘礼。建怀那里,明天早上他临回单位前给他说一声,我认为他应该没啥意见。”

    建怀回单位后的第三天上午,常桂华带了点苹果饼干之类的礼物来到梁秀芝家。见大门紧锁,常桂华猜秀芝和凤玲娘俩一定在地里干活,她找到她们干活的地方,梁秀芝见常桂华到来,直起身来往前迎了几步,“你怎么来这儿了?”

    “我去你家,见大门锁着,猜你们一定在地里干活。”

    “有事啊?咱们回家说吧。”梁秀芝走到常桂华跟前。

    “你我不是外人,你娘俩还这么忙,就在这里说吧。”常桂华拉着梁秀芝走到地边的大道上,离着凤玲稍微远一点,“我是来提亲的。建怀和凤玲相处已经一年多,他们年龄都不小了,我和建怀他爸商量,觉得该把婚事定下来。他们之间没有介绍人,我就自己来了,你可别笑话我。”常桂华开门见山。

    “笑话啥,中间没有介绍人,就得你来提。好啊,我代表凤玲她爸还有凤玲,表示同意。”一方面,这就是梁秀芝希望的结果,她本就是个痛快人,虽说这么大的事,但常桂华一说,她站在路边就一口同意了,说完还哈哈地笑。另一方面,梁秀芝也在想,如今朱建怀不仅工作转了正,还提了副主任,她也正要看看朱家有什么反应。

    “你别笑,我可是认真的。按理说,这么大的事,两家大人应该坐到一起,举行个仪式,显得正规庄重。”

    “没那么多讲究,咱们不是外人,就省了那些礼节吧,我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吗?你是认真的,这件事我还能闹着玩?我说同意了就是同意了。他们处的时间已经不短,我也觉得该定下了。”

    “那咱们商量商量婚期和聘礼吧,你和凤玲有啥要求?”

    “婚期嘛,要看看他俩的八字,要不你找人,或者我找人,给他俩合合八字,再定婚期。至于聘礼,我们没啥要求,我的意见是根据你们的情况,看着办就行了,别勉强。”

    常桂华同意秀芝的建议,她要走了凤玲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又拉了一会儿家常,留下带来的礼物就回家了。

    根据八字测算的结果,双方最终商定,将婚期定在年底元旦节。凤玲出嫁那天,梁秀芝送走了前来贺喜的来宾,一个人坐在屋里呆呆地发愣。她在想,大女儿出嫁了,往后这家里家外的活,少了一个得力帮手,就得全靠自己了。石大清看出了妻子的心思,他安慰秀芝,孩子大了不由娘,凤玲到了该结婚成家的年龄,咱们该为她高兴才是,这不就是做父母的心愿吗?没有了凤玲这个帮手,其他孩子也陆续长大成人了,再等几年,自己退休了也回家来帮着。秀芝笑了笑,说自己没事,就是有点想女儿。石大清说这好办,离得不远,告诉凤玲隔三差五回家来走走。

    朱建怀在药王庙乡信用社干了接近三年的内勤主任,因为能力突出,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多次及时发现并纠正前台出现的失误。他年轻好学,对下属员工关怀备至,深得领导信任和员工的好评。五一节前,县行调朱建怀到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沙河屯镇信用社当主任,要求他节后到岗。

    沙河屯镇离县城更近,拥有半平原半山区的自然条件,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品种多样。国道省道从境内穿过,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更为主要的是,沙河屯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拥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企业超过十家,使沙河屯镇的经济规模名列全县的前五名。

    朱建怀上任后,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先熟悉沙河屯信用社的内外部环境。从第二个星期开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外勤主任挨家走访工业企业和农副产品种植大户,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前些年通过业余时间看书学习,从书本上学到的。

    在药王庙信用社那几年,除了轮休回家,平时下班后都住在单位宿舍。业余时间别人打牌下棋,朱建怀对这些消遣项目没有兴趣,他把主任办公室仅有的那四本书名叫“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和“货币银行学”的书都借来。起初,他基本看不懂书中讲的意思,这并没有吓倒他,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第一遍只能看懂百分之二十,那就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并在学习中慢慢体会,细细品味。最终,他基本领会了书中的内容。

    作为沙河屯镇信用社的一把手,朱建怀感觉这里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都要比药王庙乡好得多,他认为这里给了他一个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场所。朱建怀从“经济学”中知道,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中心部分,它为新企业筹资,为现有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资金支持,还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分担风险。企业和农户对银行而言,既是资金来源,又是市场客户。对农户和工业企业的走访,可以深化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对当地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了解。再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信用社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规划。

    朱建怀上任后做的第二件事,是向员工强调金融机构的服务性质。他要求员工改变观念,必须改掉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工作态度,面对客户都要以服务员的姿态出现。员工们起初不习惯,他成立了以他为首,包括内外勤两位副主任在内的监督小组,将员工工作态度与奖金挂钩。

    第一把火,让朱建怀在当年的秋天点着了。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是当地的苹果白梨收获的季节,外地经销商和本地储存企业,都到沙河屯镇收购水果。在沙河屯信用社,朱建怀要求除了三个窗口的柜员,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必须下到每个村,帮助果农售卖水果,在果农自愿的前提下,当场办理存款手续。中午饭由沙河屯信用社统一订购快餐,送到各个村子,信用社工作人员不得在果农家吃饭。如有违规者,一经发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

    春华秋实,除了苹果白梨,还有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朱建怀如法炮制。员工们如此受累,不免背后有意见,朱建怀知道后马上抽时间开会,他在会上讲,在座的一多半原来也是农村人,这些年在单位清闲惯了,一点累也受不了啦?何况并不是让大家去干农活,只是帮帮忙,目的是方便农户把收入的钱款存入银行,这就是金融业服务于市场的一种具体体现。他告诉员工们,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一个来月坚持下来。

    二十多天后,天气渐冷,农村的收获季节基本结束,信用社人员全部回到单位。季度末,内勤主任告诉朱建怀,本季度的存款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朱建怀当然知道,这是全体员工转变工作作风取得的成效。沙河屯信用社的这套办法,迅速在全县信用社传开,县农行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在沙河屯信用社召开现场会,介绍推广他们的经验。

    在和十几家工业企业的接触中,朱建怀发现有几家企业经营管理比较正规,企业负责人不仅发展思路清晰,规划合理,市场定位明确,而且内部管理井井有条。朱建怀早有想法,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与当地企业密切关系,他摸清脉络,欲先从一家合适的企业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