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六十三章 肥水不外流 1

第六十三章 肥水不外流 1

 热门推荐:
    十来分钟后,万永贵回电话了:“建怀,真凑巧,要不说咱们哥几个有缘,半年多都没凑在一起,今天你一联系,大家还都在家。老规矩,你定时间和地方,其他事就不用你管了,我们几个轮流做东,这次该轮到谁,他心里有数。定好后你通知我。”

    朱建怀把当晚聚会的地点定在位于滨海区的“鲜味斋”大酒店,时间在五点半至六点之间。这家酒店的档次在DX市属于中等稍微偏上,朱建怀以前从未光顾过,因为其菜品质量一般。

    自从小娟去年元旦前出任这家酒店的销售经理以来,朱建怀平均每月至少将两次公务宴请安排在这里。

    五点四十左右,朱建怀先到酒店,司机家里有事,把他送到酒店就走了,朱建怀让司机八点以后来接他。

    直接走进预定的“荷花厅”,刚坐下,小娟端着一壶冒着热气和清香的茶推门进来。“你怎么知道我来了?”朱建怀微笑着问她。

    “总台告诉我的。”小娟笑盈盈地站在朱建怀跟前,往他面前的茶杯里倒茶。

    “来了这么多次,我一直想问你,怎么突然想起转行到餐饮这一行来?”

    “不是突然想要转行,老蔡那里的业务近两年非常平稳,波澜不惊,展示的任务非常少,有小敏就足够了。”

    朱建怀喝着茶,静静地听着。

    小娟拉把椅子坐下来,继续说:“我这个人不愿意无功受禄,当个营业员还拿那么高的工资,即使老蔡心甘情愿,但我有自知之明,还是主动退出为好。于是就从他那里辞职,这里正好招聘管理人员,我就到了餐饮行业,就这么简单。”

    “你熟悉这个行业吗?”

    “你怎么忘了?我曾经和你说过,我是学旅游管理的,餐饮是旅游行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旅游管理的人没有不熟悉餐饮行业的。”

    “对对对,我忘了,你是学旅游管理的。怎么样?这一行和原来的工作哪个更轻松?”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特点,不好比较。要说轻松,当然是以前的工作,穿着漂亮时尚的衣服展示一下,偶尔帮着站站台,每个月的收入就很可观。”

    小娟起身为朱建怀的茶杯倒茶,“要说操心,肯定是现在这个工作了,但以前的省心除了金钱,对人生阅历和积累没有丝毫帮助,现在的操心,收入也不错,还能从工作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真正有用的经验。”

    “嗯,你这个想法很好,人要有进取心,才能不被时代落下。”

    “我倒没有你说的这么潮流,不过我不能总跟在小敏后面混呀,她一个中学毕业后就进城的打工妹,好歹我也是旅游管理的专科大学生。”

    “嗯,”

    “我不是说我有多大理想,将来想怎么样,也许我会一直打工下去,但我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打工者。好了,你不是定在五点半至六点吗?马上就到六点,估计你的朋友也快到了,这个点我也该忙了。”

    小娟退出不久,万永贵一行七人径直进入“荷花厅”。

    “你们坐两台车来的吧?都带司机了,嗯,看样子做好了喝酒的准备。”见他们进来,朱建怀笑嘻嘻地说。

    “那是,半年多没见着二哥了,好不容易见一面,还不得好好喝一场。”五金厂老板鲍志国第一个接话。

    “别站着啊,时间不早了,赶紧坐下。今晚怎么个坐法?”朱建怀的意思是问谁做东买单。

    “老规矩,二哥你还坐主陪位置,这个位置今天归我了,其余按年龄来,自然是永贵大哥当主宾。”鲍志国抢先坐在买单做东那个座位上。

    “既然志国安排了,咱们就入座吧。”朱建怀招呼众人坐下。

    鲍志国让大家点菜,万永贵说:“别麻烦了,还按老规矩,主陪和副主陪代劳,其他人等着吃就行了,志国和建怀你们安排吧。”

    朱建怀也不推辞,他拿过菜单,熟练地点了两道凉菜和两道热菜,把菜单递给对面的鲍志国。

    等待上菜的功夫,朱建怀关心起兄弟几个的企业来,“好长时间没坐在一起聊了,大家的企业还行吧?”

    “怎么说呢,我们几个从事的行业不同,目前看来有比较好的,也有一般的,但总的来说还都过得去。”万永贵代表五位老板回答。

    “那就好,只要都过得去就好,我在城里时常惦记着大家。”

    两位司机帮着往酒杯里倒满酒,菜上齐后没用十分钟,司机就吃完离席了,这是老板们的专职司机养成的习惯,一来他们离开后,主人和客人方便在桌上谈事情,二来酒局持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司机们又不喝酒,他们吃饱后继续留在桌上耗时间,反而觉得无聊,还不如下桌到车里去休息。

    朱建怀举杯先敬老万和几位兄弟,接着他们又回敬,第一杯喝完后,服务员又给各位倒满第二杯,万永贵端杯子要单独敬朱建怀,他让老万稍等,“第一杯喝完了,从第二杯开始咱们慢点喝,我有事情和大家商量。”

    万永贵放下杯子,“我说嘛,不过年不过节的,你怎么有时间约我们喝酒呢?你说吧,我们听着。”

    “我们单位要改制成立滨海农村合作银行,在原来信用联社的基础上,需要吸收社会资金入股。”朱建怀端起酒杯主动和万永贵碰杯。

    “你和我们说这个,有我们什么事儿吗?”兄弟几个都想问这句话,只不过万永贵第一个说出口。

    “对任何自然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很多人求之不得。有这样的好事,我能不首先想到你们吗?”

    “哦……,对。”万永贵等人这才明白过来。

    “参股金融业,在现有体制下,不用你操任何心,稳赚不赔,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对对对,这件事建怀能首先想到我们几个,是想肥水不流外人田。”老万对同来的几个兄弟说。

    “你们对这件事有兴趣吗?”

    “有兴趣,我第一个同意参与。”以赵文启的学识,他第一个想到了这件事的意义。

    “但我们有一定的门槛高度,不是谁想参与就能随便参与。”

    “就是嘛,咱们想参与,未必够条件,银行是政府的,哪能随便让个人参与,没那么简单吧?”周军对这件事还不是那么肯定。

    “其实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要不我也不会把你们叫来这里谈这件事。我们设定的门槛,对企业而言是每股至少不低于多少,但最多又不能高于多少。就这么点事儿。”

    “哦……,”

    “说白了,就是钱太少还不让进,钱再多也不用。社会资金进入就是一般参股,绝不允许控股,银行必须确保经营权和决策权不旁落他人,否则就不是政府的银行,而成为个人的了。”

    “二哥,你说了半天,不还是银行说了算吗?”鲍志国说。

    “一点没错。银行说了算怎么了?你就是参个股,啥也不用操心,年底等着分红就是了,稳赚不赔,还想怎么样?你做什么生意、生产什么产品能做到既不操心又稳赚不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