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四十二章 冷若冰霜

第四十二章 冷若冰霜

 热门推荐:
    朱勇是石凤玲和朱建怀的独生子,凤玲这个既没多少文化,又缺少见识的农村妇女,不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良言,但她有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盼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这起码没啥坏处。

    石凤玲很想把学校老师的建议告诉朱建怀,她想和他商量解决办法,但一两个月都见不着朱建怀的面,七月底,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结果只待了一小会儿,还没等她说话,朱建怀就匆匆地走了。

    眼看到了八月中旬,新学期又快开学了,还不见朱建怀回家,石凤玲想去城里找他。

    石凤玲隐约地知道她男人在单位升官了。朱建怀回家从不和她提单位的事,她也从不打听,这是村里有人议论,她无意中听见的。

    动身进城前石凤玲又想,如果贸然到城里找他,现在人家当领导了,事情多,要是他不在单位,岂不白跑一趟?她决定暂不进城找他,还是先主动给他打个电话,叫他抽时间回家一趟,看他什么态度。

    晚饭后,石凤玲抓起橱柜上的座机电话,打到朱建怀办公室,直到响铃结束也没人接听,放下电话她自己都觉得好笑----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向八点半,办公室的人早就下班了。

    石凤玲又从抽屉里找出一个小本子,从中翻出朱建怀的手机号,没错,就是现翻出来的,因为她和朱建怀之间很少打电话,至于朱建怀的手机,她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曾经拨打过,所以她根本记不得他的手机号码。

    手机打通了,朱建怀接起来,石凤玲让他抽时间回趟家,朱建怀问她有什么事,凤玲告诉他有重要事情商量,他还想问个究竟,那头已经挂断了电话。

    听说要商量重要事情,朱建怀也不敢耽误,趁第二天上午单位没啥大事,九点左右他向同事打了个招呼,就开车回家了。

    “叫我回来商量什么事情?”还没到家,在村口看见正要下地干活的石凤玲,朱建怀踩住刹车,摇下车窗问。

    “回来的挺快呀。”凤玲没想到头天晚上打电话,朱建怀第二天就能回来。

    “你不是说要商量重要事情吗?什么事,说吧。”朱建怀说话多少带点情绪。

    “什么事也不能站在大道上说呀,要说也得回家去说。”凤玲也是不冷不热,说着话就往回走,她没想搭朱建怀的车,朱建怀也没让她。

    “这下可以说了吧?商量什么事?”朱建怀把车停在院子外面,自己坐在院子里的一把小凳上,见石凤玲走进院子,他急着问。

    “朱勇的事。”见朱建怀那副冰冷的样子,石凤玲心里也憋着气,她一个字都不愿多说。

    “朱勇怎么了?”

    “暑假前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我,就朱勇现在这个状况,要是继续在他们学校混下去,将来升学肯定无望。”石凤玲不想让朱建怀产生别的想法,她故意不把话说完。

    “那该怎么办?”

    “班主任老师说,朱勇的智力并不是很差,如果把他转入城里的学校,再补补课,将来升个一般学校还是有希望。”

    听凤玲说完,朱建怀低下头,好一阵不说话。“你怎么不早说?”他突然抬起头来问。

    “吔,这还怨我了?我倒是早想和你说,开完家长会那天我就想和你说,但我见得着你吗?你自己想想,这几个月来你回过几次家?我连你的影子都见不着,你让我上哪儿和你说?”凤玲说话的嗓门越来越高。

    “这……,”朱建怀被凤玲的一席话怔住了。

    “七月份你确实回来了一趟,你还记得你在家一共待了多少分钟?还没等我开口说话,你就匆忙走了,你让我找谁说去?”凤玲越说越激动,她涨红着脸,眼里噙着委屈的泪水。

    石凤玲和朱建怀都不说话,场面陷入沉默。过了足有六七分钟,朱建怀问:“你说怎么办?不行就按老师说的,让他进城,在城里找个学校转过去。问题是他愿不愿意去?”

    “我已经说完了,剩下的事情你看着办。他有啥不愿意去?我已经和他讲清楚了,继续在现在这个学校混,他就别想升学,到城里去,升学还有希望。他马上就二十岁了,这个道理他应该懂。”

    “那好吧,我回城里想想办法。”

    “还有不到两个星期就要开学了,办法你得尽快想。”

    事情已经说完,往下没啥可说的,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说不定还会闹的更加不愉快,于是朱建怀走出院子,开车回城了。

    这次见面总共不到一小时,除了在别扭中商量了儿子朱勇转学的事,他们夫妻之间没有任何额外交流,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于不和对方交流。

    朱建怀作为滨海区信用联社主管业务的副主任兼直属营业部主任,给他儿子办转学对他来说就是小事一桩,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儿子适合去哪所中学?

    据给朱建怀办事的朋友讲,城里有好几所高级中学,以朱勇的基础,去一中显然不合适,因为一中的教学进度快,朱勇肯定跟不上,对他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打击他的信心。

    朱建怀想让朱勇去第二高级中学,那位朋友劝他还是要慎重,据他所知,二中的进度也不慢,乡下中学转来的学生也未必能跟上进度。

    朋友建议朱建怀最好让朱勇去一所比乡下中学教学进度略快一点的学校,既能对朱勇有所带动和促进,又不至于让他丧失信心。于是,朱建怀最终决定让朱勇转到东兴市第七高级中学。

    朱勇转学的事定下后,朱建怀需要在城里有套房子,方便儿子节假日在家学习。朱建怀以前一直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朱勇转学来了后,他是再也不能住在职工宿舍了。

    这件事传到许增天那里,老领导本来就觉得以前对朱建怀关心不够,这回孩子转学来到城里,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朱建怀的住房问题给解决了。因为联社现有领导班子成员中,只有朱建怀没有住房,其他人都通过单位补贴的方式,在东兴市的高档小区购买了住房。

    许增天让朱建怀暂时租赁一套房子住着,租金由联社出,还让他随后考虑买房的事,按联社领导班子成员的标准,可在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选购,联社将按标准提供补贴。

    朱建怀知道,所谓补贴,其实就是购房款的绝大部分由联社出,个人只象征性地按行政级别,拿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不等的购房款。

    有了自家的住房,朱建怀终于完全融入城市,下班后他得回自己的家。朱勇平时住校,只在节假日才回来,朱建怀下班回到家里,除了他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算想发火,也只能对着墙壁说话。

    缺少女主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家,甚至根本就不像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