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长袖善舞 > 第十一章 找上门来

第十一章 找上门来

 热门推荐:
    朱建怀快步来到大厅,一见石凤玲,走过去问道:“你怎么来了?”心想自己还没表态呢,她怎么就自称未婚妻了?他脸上带着一丝责怪的神情。

    “我到乡里的街上办事,顺便来看看你。”石凤玲对朱建怀的面部表情视而不见,她今天有备而来,头发梳理的很光洁,用皮筋在脑后扎成一个马尾,脸上略施脂粉,上身穿一件白底暗格衬衫,下穿深蓝色直筒裤,脚上是一双平绒半高跟鞋。看上去,比那天晚上要顺眼很多。这时,营业窗口里那几个正在办理业务的同事也将目光齐涮涮地投向他们俩。

    “来前也不先告诉一声。”朱建怀似乎还在责备。

    “有什么可告诉的,我来街上办事,顺便过来看看你,又没有啥大事。”石凤玲对朱建怀的责备全然不当回事。

    “你吃饭了吗?”朱建怀这句话让凤玲听着还像句人话。

    “吃了,我们在一个小饭馆随便吃了点,她们几个先回家了。”

    “建怀,怎么能让你对象在那儿站着呢?让进里面来坐吧。要不来我办公室,要不去你们宿舍。”说话的是刚从食堂吃完饭的营业部主任焦国强。

    “谢谢主任,不打扰你了,我们去宿舍吧。”说这话时,朱建怀脸上有点发红发热。

    在朱建怀的两人间宿舍,屋里摆了两张单人床,前面一张小木桌,还有一把折叠靠背椅,剩余的空间就很小了。朱建怀给石凤玲倒了杯白开水,他坐在同事的床边,石凤玲坐在他的床边,两人之间隔着一米多距离,话还是不多。石凤玲当然不会想到,要是自己当年也读到中学毕业,今天在这里工作的,就不是坐在对面的朱建怀,而是石凤玲自己。

    “你是啥想法?”最终还是石凤玲打破沉默。性格上石凤玲像她母亲梁秀芝,表面看似有点内向,初次见面还有点羞涩,但那层窗户纸捅破后,反而是个快人快语的直性子,实际上是个偏外向性格的人。

    “你是说那天咱们见面的事吧?”朱建怀也料到凤玲要问那天相亲的事。

    “嗯。”石凤玲微微点了点头。

    “那件事我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愿不愿意处下去?”

    “这件事可不是这么简单,你让我再考虑几天。”仅从那天晚上见面给他留下的印象,朱建怀不太情愿和眼前这个女孩相处。另外,他觉得石凤玲在身份上和自己有差距,毕竟她将永远是个农民,自己虽然现在还是临时工,将来总有转正的机会,自己好不容易脱离了农村环境,从内心不愿意找个在那种环境里生活的对象。不过,眼前的凤玲比那天晚上水灵一些,整体感觉基本上说得过去。

    “你还得考虑多长时间?”凤玲和她母亲都认为,男方的考虑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处就处,不处来个痛快的,否则,二十二三的大姑娘,说不定哪天就有上门提亲的,你这里迟疑不决,遇到上门提亲的,人家见还是不见?

    “我再有七八天要轮休,等我下次轮休回家给你们准信儿吧。”其实,朱建怀前几天就该轮休,只是他不愿回家面对上次相亲的事,故意和同事调换了轮休时间。

    “那好,我们等你的信儿。你这是上班时间,不耽误你工作了。”石凤玲说完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呃,我还没问你呢,你对这件事是什么意见?”朱建怀故意冒出这句话。

    “你说呢?我的意见你没看出来?”说着,用眼睛蔑了他一眼。

    在送石凤玲往外走的时候,朱建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诡异的笑。

    朱建怀把两个轮休串到一起,这次轮休可以在家呆两天。他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到家就帮助父母干活,农村嘛,除非一年那时间很短的农闲时节,像这种初夏的农忙季节,每家每户总有干不完的活。他知道,自己帮着干一点,父母姊妹就少受一点累。轮休的第一天,整个白天都在地里干活,父母也没有时间和朱建怀交流。前几天石凤玲去信用社找朱建怀,就是常桂华出的主意,回家后凤玲把在信用社见面的情况向她妈作了汇报,常桂华自然也就知道了。

    晚饭后,常桂华让大女儿收拾碗筷,洗刷锅碗瓢盆,桌子上就剩朱建怀和他父母。“建怀,十好几天了,上次相亲那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常桂华当然挂着相亲那件事。

    “爸妈,你们还别说,这个石凤玲还真是有胆量,前几天还上我单位找我去了。”

    “真的?这孩子可够直的。”常桂华假装不知道,接着说:“她找你干啥去了?”

    “没别的事,到单位就说她是我对象。”常桂华听了差点没忍住笑。

    “没想到凤玲这孩子还这么开放。”朱显民也不知道这是常桂华在后面指点。

    “她还说啥了?”常桂华明知故问,石凤玲在信用社说的话全是她教的。

    “和你们一样,也是问我啥意见。”

    “你咋答应人家的?”

    “我说让我再考虑几天,也就是这次轮休回家再答复她。”

    常桂华心想,你小子这回终于上钩了。

    “你说实话,通过第二次见面,你对这女孩印象咋样?”常桂华继续问。

    “你还真别说,那天在我们单位见到的样子,可比前一次在我大舅家见到的顺眼多了。”

    “在你大舅家是晚上,看不清楚。其实我一直觉得这女孩配得上你。”常桂华感觉到她的方法起作用了。

    “不是我当着你们瞧不起农民,可我还是觉得她一个农村人,虽然我现在还是临时工,但我总觉得和她不般配,就算她长相还算过得去。”朱建怀当着父母说出了内心深处那句话。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常桂华和朱显民几乎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她永远都是个农民吧?可我早晚要转正。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建怀,如果事情像你说的这么简单,我和你妈就不绕这么大个圈子,操这份心了。”

    “怎么?这里还有很复杂的原因?”

    “你去信用社做临时工,表面看是你大爷帮了忙,当然你大爷也确实帮了忙。但还有一个帮咱们的人,就是凤玲她娘,那年她来过咱们家,你还记得吗?从你姥爷那边论,你该管凤玲她娘叫大姨。要不是她给我们通报乡里成立信用社要招临时工,我和你爸上哪儿知道这样的消息?连消息都不知道,你爸怎么会去找你大爷帮忙?”常桂华提起了往事。

    “凤玲她娘从哪儿知道的消息?”

    “过后我才想起来,凤玲她爹就在县农行上班,估计是她爹告诉的。我还认为你挺幸运,幸好凤玲没有念到中学毕业,如果她也读到了初中毕业,你就没有那个机会了。你梁姨是在她闺女不够条件的情况下,才把消息透露给咱们。不过,无论如何我都认为她还真是个好心肠的人。”

    “人家对咱们有恩,咱们该怎么感谢就怎么感谢吧。”朱建怀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认为,虽然凤玲她娘对自己有恩,但不能把那件事和自己与凤玲的事扯上关系。

    “过多的感谢到不一定用得着,甚至还可以让凤玲她爸再次为你帮忙。”常桂华这话,让她儿子听得一头雾水。

    “我还能让他帮啥忙?”

    “为你转正帮忙。”常桂华索性把话说明了,“你想想,如果真像你上回说的那样,你们四个临时工转一个,你有多大把握?办啥事不凭关系?要社会关系,咱们家里的亲戚朋友是一点也没有,我和你爸无能为力。”

    “嗨,看你们这心操的,转正那件事还八字没有一撇呢。”朱建怀漫不经心地说。

    “我和你爸还说呢,现在幸好是言传,如果真到了八字有一撇的时候再想办法,你认为来得及吗?你们单位会等你找到关系再确定人选?”常桂华的话,让儿子哑口无言。

    “那咱们不如直接求凤玲他爹再给帮帮忙。”朱建怀认为母亲的想法不无道理,过了好几分钟,他才抬起头说。

    “我的傻孩子,咱们是谁啊?直接求凤玲他爹,那得多大的面子?我和凤玲她娘说起来有远亲,其实就是从小一起长大,论起来是一辈人,根本属于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这种事要让凤玲他爹尽全力,除非你是他的儿子。”

    ;